专业介绍当前位置:主页 > 退役军人教学部 > 专业介绍 >

护理专业

更新时间:2021-06-04    浏览:116 次    来源:退役军人教学部    
一、专业名称(专业代码)
护理(620201)
二、入学要求
退役军人、下岗失业人员、农民工、高素质农民、在职职工等符合国家扩招生类别的人群。
三、基本修业年限
三年,实行弹性学制,课程学习采取学分制考核办法,修满学分即可申请毕业。但最长不超过六年。
四、职业面向

所属专业大类
(代码)
所属专业类(代码) 对应行业
(代码)
主要职业类别
(代码)
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或举例
医药卫生大类
(62 )
  护理类
(6202)
 
卫生
( 84 )
 
内科护士(2-05-08-01)
儿科护士
(2-05-08-02)
急诊护士
(2-05-08-03)
外科护士
(2-05-08-04)
社区护士
(2-05-08-05)
 
临床或社区护士、
药店营业员、
健康管理师等
 
 
五、培养目标
本专业培养“崇德知礼、身心健康、职养深厚、精技强能”的专业人才,能够掌握本专业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,面向医疗卫生行业的临床、社区、养老院、药店等机构的相关专业岗位,能够从事临床护理、老年护理、社区护理、健康保健、药品销售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。
六、培养规格
本专业毕业生在素质、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:
(一)素质
1.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,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下,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;
2.崇尚宪法、尊法守纪、崇德向善、诚实守信、尊重生命、热爱劳动,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,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;
3.具有质量意识、环保意识、安全意识、信息素养、工匠精神、创新思维;
4.勇于奋斗、乐观向上,具有自我管理能力、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,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;
5.具有健康的体魄、心理和健全的人格,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,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,良好的行为习惯;
6.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,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。
(二)知识
1.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、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的文化知识;
2.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、安全消防等相关知识;
3.掌握护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,以及一定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;
4.掌握生命各阶段各系统常见疾病的概念、病因、发病机理、健康史、身心状况、辅助检查、治疗规则、护理诊断、护理措施及护理评价相关知识;
5.掌握生命各阶段各系统常见疾病的护理教育及健康促进相关知识;
6.熟悉社区传染病防治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知识;
7.了解中医、康复及精神科等专科护理知识。
(三)能力
1.具有为护理对象的身体、心理、社会、文化等方面提供整体护理的能力;
2.能够对常见疾病的病情变化、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及时处理的能力;
3.具有探究学习、终身学习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;
4.具有良好的语言、文字表达和沟通能力;
5.能够规范地开展急危重症的抢救配合,具备一定的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护能力;
6.能够独立进行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指导;
7.具有完整记录护理过程的能力;
8.会正确使用和维护常用仪器设备;
9.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和维护能力。
七、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
(一)课程设置
本专业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。
1.公共基础课程
根据党和国家有关文件规定,结合超星平台的课程资源,开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当代中国、计算机应用基础、大学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、大学信息技术基础、应用文写作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、社会心理学、军事理论等公共课程。
2.专业核心课程
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健康评估、护理学基础、母婴护理、儿童护理、成人护理、老年护理、急危重症护理、人体形态与结构、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、药理学等。
3.专业核心课程核心技术技能及教学内容与要求如下:

序号 专业核心课程 核心技术技能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
1 健康评估 健康史采集与评估、各种辅助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、各类实验标本采集及检查方法;护理问题查找、护理计划制定及护理病史的规范书写。 健康史采集与评估,包括皮肤、淋巴结、头面部、颈部、肺脏、心脏、腹部、脊柱、四肢、神经等;常见的社会、心理评估方法;各种辅助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;各种实验标本采集及检查前后的护理;心电图检查操作、正常性心电图及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波形;护理问题查找、护理计划制定及护理病史的规范书写。
2 护理学基础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、给药技术、药物过敏试验技术、静脉输液和输血技术、冷热疗技术、危重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抢救技术、临终患者的护理技术、病案管理与护理文件的书写。 医院和住院环境、入院和出院护理、舒适与安全护理;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、患者的清洁卫生、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;饮食护理技术、排泄护理技术、给药技术、药物过敏试验技术、静脉输液和输血技术、冷热疗技术、危重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抢救技术、临终患者的护理技术;病案管理与护理文件的书写。
3 母婴护理 女性妊娠期护理、分娩期护理、产褥期护理、高危妊娠监护方法、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护理、异常分娩护理、高危儿护理;不孕症、计划生育以及常用诊疗与护理技术。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,内外生殖器官及生理特点、周期性变化等;妊娠期护理,妊娠生理、评估、管理、营养及健康教育等;分娩期护理,正常分娩过程、分娩期及产后并发症的护理等;产褥期护理,产褥期产妇与家庭成员心理特征、产妇及新生儿护理等;高危妊娠监护方法、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护理、异常分娩护理、高危儿护理等;不孕症、计划生育以及常用诊疗与护理技术等。
4 儿童护理 儿童各系统常见疾病的治疗原则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;小儿神经、心理、行为发育评估方法及小儿生长发育监测与评价、免疫接种;急危重症患儿的抢救及常见儿童护理技术操作。 儿童各系统常见疾病的概念、病因、发病机理、健康史、身心状况、辅助检查、治疗原则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、护理评价,包括消化、呼吸、循环、泌尿、血液、内分泌与代谢、风湿、神经等系统;结缔组织疾病、遗传性疾病、急性传染病、寄生虫病患儿的护理;正常新生儿特点和常见疾病、儿童保健、生活护理和健康教育;小儿神经、心理、行为发育评估方法及小儿生长发育监测与评价、免疫接种;急危重症患儿的抢救及常见儿童护理技术操作。
5 成人护理 成人各系统常见疾病的治疗原则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;成人常用专科护理技术、成人常见疾病损伤的分类、麻醉用药、手术方法、围手术期护理。 成人各系统常见疾病的概念、病因、发病机理、健康史、身心状况、辅助检查、治疗原则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、护理评价,包括呼吸、循环、消化、泌尿、血液、内分泌与代谢、风湿、神经等系统;成人常用专科护理技术,如血液透析、腹膜透析、骨髓穿刺、腰椎穿刺、化疗、内镜检查、双气囊三腔管等;成人常见疾病损伤的分类、各种麻醉方法、麻醉用药、手术方法、围手术期护理;成人常见疾病的病情、心理、治疗反应的观察、分析及处理;成人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、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导。
6 老年护理 老年人日常生活护理、老年人常见疾病及心理问题的评估、诊断、护理措施及评价等;老年人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、健康教育与保健指导。 老年人正常老化特点,包括生理、心理及社会变化等;老年人日常生活护理,如运动障碍、感知觉障碍、营养失调、皮肤问题、排泄障碍、睡眠障碍、疼痛及安全护理等;老年人常见疾病及心理问题的评估、诊断、护理措施及评价等,包括老年性关节炎、帕金森病、老年痴呆症、谵妄、抑郁症等;老年人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、健康教育与保健指导;临终老年人的身心护理。
7 急危重症护理 急危重症的临床表现、系统功能监测、感染控制、营养支持、急救措施;急诊科常用专科护理技术、常用抢救药物的药理作用、药物应用及注意事项。 医院急诊科、重症监护病房的设置、工作流程、患者收治程序及管理;急诊科常见急危重症的病因、发病机理、临床表现、急救措施,包括心跳骤停、呼吸衰竭、创伤、休克、出血、昏迷、疼痛、药物中毒等;危重症患者的系统功能监测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、感染控制、营养支持与护理等;院前急救的原则、形式、护理的主要内容;急诊科常用专科护理技术,包括人工气道建立、心肺复苏、除颤、动静脉穿刺置管术、气管插管等;常用抢救药物的药理作用、药物应用及注意事项;急救知识及技能的健康教育与实训指导。
8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常见病原性细菌、常见病毒、常见人体寄生虫、免疫学的临床应用。 病原微生物学绪论;细菌概述;常见病原性细菌;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;病毒概述;常见病毒;真菌;人体寄生虫概述;常见人体寄生虫;免疫学;免疫系统;抗原;免疫球蛋白与抗体;补体系统;细胞因子;人类组织相容性复合体;免疫应答;超敏反应;免疫缺陷与自身免疫病;免疫学的临床应用。
9 药理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、药物效应动力学、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。 绪论、药物代谢动力学、药物效应动力学、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、胆碱受体激动药和胆碱酯酶抑制药、中枢神经系统药理、局部麻醉药、镇静催眠药:苯二氮䓬类、抗惊厥药、抗癞痫药、抗帕金森病药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、抗精神失常药、镇痛药、解热镇痛抗炎药、中枢兴奋药和促大脑功能恢复药利尿药和脱水药、拟组胺药与抗组胺药等。
10 人体形态与结构 人体各系统形态与结构的组成和功能。 绪论;运动系统;消化系统;呼吸系统;泌尿系统;生殖系统;腹膜;脉管系统;感觉器;神经系统;内分泌系统;细胞;上皮组织;结缔组织;肌组织;神经组织;循环系统;免疫系统;消化系统;呼吸系统;生殖系统;皮肤;感觉器官;内分泌系统。
 
 
4.实践教学环节
主要包括实验、实训、实习、毕业设计、社会实践等。实验、实训可以在校内实验室、校外实训基地、附属医院或相关协作医院等开展完成;教学见习、跟岗实习及顶岗实习主要在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 完成,见习、实习的科室主要有内科、外科、妇产科、儿科、门急诊、重症监护室、手术室、社区、特色科室等;社会实践由学校组织,可在医院、社区及其它校外场所开展完成。实践性教学鼓励应用标准化病人(SP)等现代化教学手段。要严格执行《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》(教职成〔2016〕3 号)有关要求。

分享到:

欢迎拨打招生咨询热线028-26518262028-26095000

//